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重生 > 重生于康熙末年 > 第2352章
  他待人还十分谦卑,即便他的年龄是十七阿哥的双倍,爵位又与十七阿哥同级,可与十七阿哥相处,他却请十七阿哥上座。
  对于曹颙这个侄女婿辈的外臣,他也不显倨傲,态度可圈可点。
  如此殷勤,倒是让十七阿哥与曹颙看出几分不妥来。
  “这延信有自知自明啊,晓得他自己蹦跶不了两天了!”无人时,十七阿哥这样对曹颙道。
  曹颙点点头,如今年羹尧已经名正言顺接掌西北军务,哪里还会放手?等这青海平定完,他在军中威信也立得差不多,西北就没有延信容身的余地。
  不管延信是不是勇将,在执掌西北军三分兵权数年,又署过大将军一职后,回京荣养已经是他唯一的出路……
  第1068章 帝心
  十七阿哥并没有在甘州久留,随着曹颙在甘州溜达一圈,见识见识西北风光,便带着侍卫、随从返京。
  自然,他留下了广生、粤生兄弟两个。
  曹颙问他们可还记得自己的出身,父母姓甚名谁,所居何地。兄弟两个记得不算真切,倒是还大致说得上自己来历与姓氏。
  这兄弟是暹罗人,六岁时父母双亡,被叔叔卖给码头上的商人,而后被带到广州,关在园子里教养了好几年,后被一个当官的买来,送给十七阿哥。
  暹罗就是后世的泰国,广州那边的海船,有不少跑暹罗的。
  若是好人家的孩子,曹颙还想着等他们大些,使人安排他们回暹罗。既是孤儿,与其在浮萍,还不若留在曹家……
  十月的京城,却是不太平。
  因北方这几年天灾不断,不是旱涝。就是今年秋天又有蝗灾冰雹,使得民生多艰,百姓出现逃荒潮。
  山东、直隶、山西等的饥民,都需朝廷调粮救济。只有河南,因河南府有储粮,百姓还在勉力维持。
  不少直隶饥民,饥寒交迫之下,等不得朝廷救济,大量涌入京城。
  从十月初一起,户部在五城设粥厂施粥。
  在经历一个干燥的秋季后,入冬的京城,开始接连不断的下起大雪。
  十月初三那天,大雪下了一昼夜,内城权贵人家还罢,不过是将地龙火炕都烧上,再添几个炭盆;南城穷苦百姓,却是要了人命。
  根据顺天府统计,仅十月初三那次大雪,就压垮民宅三百多间,死伤近百,冻死流民乞丐数十人。
  京城茶馆酒楼,说起此事,都是欲言又止,遮遮掩掩。归根到底,众人还是认定了“有违天和”四字。
  不到一年的功夫,死了一个皇帝、一个太后、一个皇子,怕是已经有不少人在心中腹诽。克父克母克子,龙椅上那位皇帝,真是命硬之人。
  升斗小民,不知朝堂大事,关心的不过是雨雪庄稼,年景好坏;权贵人家,晓得的多一些,对于一年前先皇驾崩时封锁九门之事还记忆犹新。
  虽说没有人敢明着说出来,可是同僚闲话、亲戚座谈之时,少不得有人唏嘘两声。
  京城的气氛,一时之间,竟变得诡异起来。
  没有人敢冒犯天威,去御前说三道四;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沉默,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自己在等什么。
  到了十月初七这日,署理顺天府府尹的一封奏折,又激起惊涛骇浪。
  南城发现天花病患,已死一人。
  京城之中,已经数年没有流行过天花。
  这个东西,却是不分富贵贫贱,染上了就九死一生。大人还罢,身子结实些,多还熬的过去,要是老人孩子染上,就要听天由命。
  朝廷已经下令,家中有病患者免朝半月。
  说起北方旱涝天灾上,众人还能看个热闹,幸灾乐祸。如今天花来袭,却是人人自危。
  大家都盯着顺天府,打量天花在哪片蔓延。
  有走亲访友计划的,最近也多拘在家中,鲜少出去走动。
  正如人们担心的那样,天花病毒速度在京城流传开来。开始还只是外城有病例,三日后内城就有两处发现病例。
  虽不能说人人自危,可是也多关门庇护,战战兢兢过日子。
  南苑,牧场。
  看着眼前这近百头牛,十三阿哥瞪大了眼睛:“这是,这是……”
  他想问这是不是皇父之前预备下的,话到嘴边又改口道:“这是皇上什么时候预备的,看着可是不少?”
  雍正穿着行服,站在一边,道:“去年年底就预备了,开始不过十几头,想着开春若是有痘情,就分赐百官宗室。结果没有用上,这一年下来,就养了这百十来头。”
  十三阿哥闻言,心下一动,转过身来,带了几分激动道:“皇上的意思,是要将这‘牛痘’推行天下?”
  雍正冷哼了一声,道:“我知道,近期有些小人正借流民说事,污蔑我德行不够。我倒是要看看,我施这活万民的仁政,当不当得这个皇帝!”
  他登基不足一年,整个人却像老了好几岁一般。
  每天睡两个时辰的觉,没有安排任何巡游享乐,将国库的每一分银钱,都用在民生建设上。
  自打十月初一,五城施粥,宫里也削减了用度。自皇上皇后起,每餐膳食不超过菜十品。
  节省下来的钱粮,也多送到粥厂,以补户部钱粮不足。
  古往今来的帝王,能做到这个的步的,有几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