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重生 > 重生于康熙末年 > 第2891章
  他不赞成的摇摇头,道:“大人,以后还请慎言”
  伊都立讪笑两声,点了点头,道:“我又不会当着旁人说。”
  关于伊都立主动提及折子联名之事,曹颙心里思量一番。
  民俗是民俗,君王是君王。
  雍正并非冥顽不灵之君,不会想着“炸桥毁路”不吉利,就置民生百姓与不顾。
  这个折子上去,即便有所争议,可只要结果是好的,最终还是立功折子,伊都立联名也能得到好处。
  伊都立因驻防八旗之事,捅了马蜂窝,往后指不定会遇到多少麻烦。
  现下十三阿哥大权在握,看在十三阿哥面上,许是伊都立还好过些;等到十三阿哥薨了,少不得有人等着“秋后算账”。
  曹颙此时,还不知道雍正已经打算借着盛京驻防八旗糜烂之事削诸王佐领,否则的话真要替伊都立哭了……
  折子刚使人送走,盛京就开始下雨。
  虽说不是倾盆大雨,可也几乎不停顿的下了三天。
  驻守的堤坝边的官吏,相继传来消息。
  河水涨势凶猛,几处干流水位虽没有超标,可也凶险。若是还不转晴,不出三天,河坝就要临险。
  曹颙此时能做的都做了,剩下的就是“炸桥毁路”的决断。
  就算京城的折子没下来,以他与伊都立两人的身份,想要动用盛京兵部衙门的火器,也不是太难事,不过事后要承担皇上的不快。
  那样费力不讨好的行为,并非曹颙所愿;可真是洪峰到来,别无选择,曹颙也不会为了独善其身就置沿河百姓安危与不顾。
  还好,老天爷待曹颙不薄。
  到了第四日,雨终于停了,天色也开始转晴。
  十八处防洪点中,只有两处河水漫过堤脚,需要加筑河坝,其他十六处都安然无事。
  这才是北方雨季的开始,当然不能掉以轻心,可有这样的开头,使得各住驻守人员有个缓冲与适应,还是利大于弊。
  六月十四,曹颙的折子,在御笔批示后又递回盛京。
  折子上,除了一个“准”字外,还有一句“盛京河工上事,允曹颙便宜行事。”
  同日到的,还有两封家书。
  一封是初瑜写的,提及天佑已到江南,恒生被派了差事,随十六阿哥去了口外,家中上下人等都安康无事,请曹颙在外多珍重。
  一封则是左住写的,提及黄老尚书曾举荐他赴盛京办差,可是因天佑等人相继离京,只剩妇孺。他思量一番后,还是婉拒了黄老尚书的好意,留在京中……
  第1363章 锁拿
  既有了圣旨御批,曹颙行事就放开了手脚。
  说起是大炮与火药,其实只需炸药。
  在干流水位凸涨的几处桥梁左近,都贮藏了部分炸药。
  曹颙与伊都立亲自走了一圈,并且过问工部几位治水经验丰富的司官,定下了“危险水位”,待水位涨到某点时,便炸桥泄洪。
  万事具备,剩下的就要看老天爷。
  雨歇了两日后,又开始哩哩啦啦的下起来。
  只是雨量没有上次的大,只有一处堤坝淹到堤脚,其他各处都平安无事。
  天色又放晴。
  天上碧空如洗,骄阳慑人。
  这已经是进二伏,即便关外比京城好些,可雨后暴晒,空气中湿乎乎的,热腾腾的,弄得人非常难受。
  官驿中,伊都立捧着个冰碗,站在窗户下,看着当空烈阳,对曹颙道:“怪不得老百姓都骂‘贼老天’,这不是折腾人是什么?片刻不停的下两日雨,随即又爆嗮两日;接下再下几日,随即有是爆嗮……”
  他唠叨完,“哧溜哧溜”的将吃了冰碗,意犹未尽,又吩咐小厮去厨房取。
  盛京虽也有窖冰,可毕竟不如京城那么便宜。
  曹颙与伊都立虽是尚书身份,按照身份可以领冰,可他们的份额在京中,并不在盛京。
  这天气又是三日雨、两日晴的,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城外各处堤坝,哪里有人想到这还有两位没有冰票的大爷。
  屋子里没冰,可官驿厨房是有冰的,伊都立这几日便跟冰碗、冷食干上了。
  曹颙在旁,手中摇着扇子,也打量着天色。
  今年这天气,委实太异常。
  这半个月的功夫,他在盛京周边也转了一圈,除了几处干流水量较大,容易危及盛京;其他几处的支流堤坝,即便决堤泄洪,水量也有限。
  不过能防住一处是一处,毕竟水路两侧都是成片的屯田。
  三伏天过了一半,按照往年的晴雨折子看,汛期持续到七月中下旬,还要再坚持一个月。
  照目前的情形看,盛京这边有惊无险,南边的消息却不太好。
  曹颂是武职,暂时无需担忧;天佑在四阿哥身边,也不会身临仙境;唯一需要担心的,就是去了湖广的左成。
  九江是大府,民役富足,九江知府是一地父母,身临河坝工程处巡视,也是内分之事。
  一府父母,众目睽睽之下,被洪水席卷落坝,可见南边的水情危急到何种地步。
  不过这个时候,他也只能安慰自己,尹继善是历史名人,应该没有这么短寿;左成与之一处,当也出不了问题。
  这会儿功夫,小厮已经又送了冰碗下来。
  伊都立欢喜的接了,随后拉了把椅子,双腿八字大啦啦的坐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