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正在此时,皇城内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正在不断聚集而来,被锦衣卫和御林军封堵在三道门之外。
  但呼唤求见皇帝的声浪却是直入云霄,王霖纵在深宫,也能听得一清二楚。
  而在宫门外,一群朝臣也跪在了空场上,痛哭流涕,恳请皇帝颁布杀胡令,发兵为惨遭屠戮的汉民报仇雪恨。
  如果说民间一些书呆子炮制出杀胡令的馊主意来,还不至于让王霖动气,但朝中一些官员也有这般恶毒的心思,实在是让皇帝无与伦比的愤怒。
  蠢不可言!
  杀胡令一开,等于是大燕与诸国为敌。
  自绝于天下人。
  见皇帝面色不好看,燕青躬身道:“陛下,内阁五位阁相正兵分两路,李相宗相两人在朝天门前劝阻群臣,其余三人在宫城外劝阻蜂拥而来的京城文士。”
  王霖冷漠道:“朝天门外是谁领头?又是陈梓宣那六人?”
  王霖此刻是真动了杀机。
  燕青摇头道:“倒也不是,是于忠朝那老贼!”
  王霖闻言眸光闪动。
  这老贼终于还是忍不住,自己主动跳出来了。
  他等待这一天可是很久了。
  王霖向燕青投过意味深长的一瞥。
  燕青心领神会,躬身领命而去。
  ……
  朝天门外,面对一群跪在地上请愿的朝臣,望着打头的似乎摇摇欲坠的于忠朝,李纲和宗泽颇为无奈。
  两人说得口干舌燥,都没有说服这群一根筋的朝中言官和谏官。
  而主持御史台和谏官系统的邓品忠面色尴尬,焦躁不安站在一旁。
  李纲叹息道:“于大人,你年事已高,且病体缠身,何必在此纠缠?永州屠杀汉民一事,内阁正在拟定对策,陛下自有主张,尔等又何必操之过急?”
  于忠朝声音嘶哑道:“李相,金人无道,无辜屠戮我汉民十万,这可是十万生灵!我大燕皇朝为汉民正朔,若不为汉民张目报仇,我大燕国体何存?
  老臣以为,还请陛下开恩,恩赐万民,颁布杀胡令,驱逐异族之人,以安慰十万生民的在天之灵!”
  此时,皇帝的声音淡漠传来:“于忠朝,你倒是给朕讲讲,这所谓的杀胡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”
  第591章 石破天惊,破局关键!
  于忠朝貌似浑浊的眸光一闪。
  他今日在幕后操控京师读书人和部分言官谏官行此逼宫之事,高举着大义和万民的旗帜,其实是想要将朝野上下的水进一步搅浑,再给自己镀上一层不朽名臣的外衣,作为保护伞。
  于忠朝已经意识到有些不妙了。
  他察觉到无论自己怎么乞骸骨,以进为退,或者以退为进,想尽办法,皇帝都不肯放他归隐。
  而且,这些时日他明显察觉到锦衣卫对他在暗中的监控。
  他已经果断封死了他在城外的销金窟,一次也没有去过。
  有几次,他甚至借故出城准备逃离燕京,但都被无处不在的锦衣卫给封住了去路。
  于忠朝其实并不明白皇帝为何会对他起了猜忌之心。
  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伪装已经暴露。
  但他此刻确实意识到了危机正在临近。
  所以,金国永州汉民屠杀案的爆发,正好给了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。
  他于幕后于前台,准备最后搏一把,至少达到他辞官归隐的目标。
  若皇帝还是不肯放他走,那么,他便要借万民之力和朝臣之力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,将个人声望再上层楼。
  “陛下,杀胡令为五胡乱华之时……”
  于忠朝正理清着自己的思路,准备给皇帝上一堂历史课,却被皇帝不耐烦地打断了:“行了,这些历史常识,朕还懂。你就给朕和他们说说,你是怎么样在背后操纵民意,行此逼宫之事的吧。”
  王霖话音一落,众臣皆惊。
  味道不对劲纳。
  李纲和宗泽也是愕然。
  于忠朝心中轰然巨震。
  他抬头颤巍巍望着肃穆而隐藏杀机的皇帝。
  “陛下何意,老臣实在不知……”
  王霖纵声冷笑:“你不知?你这老贼,惯于在幕后推波助澜,煽风点火,这杀胡令一夜之间沉渣泛起,你敢说你不知道?”
  于忠朝重重叩首在地,再次抬头来满面血迹,哀声道:“陛下何以如此羞辱老臣?老臣为官数十载,自问两袖清风,对家国社稷忠心耿耿,年迈体弱,反复求告陛下乞骸骨而不准,如今老臣不惜此残躯,为万民开口请愿,又何错之有?
  若陛下不给老臣一个明白,老臣今日便舍弃此身,一头撞死在这朝天门外,自证清白!”
  于忠朝大义凛然,身形颤抖,他的话旋即引起了在场官员的共鸣和同情。
  百余名言官和谏官集体叩首大呼道:“陛下,何以如此羞辱当朝名臣?于大夫年高德劭,为官清廉,直追上古名臣,如此百官楷模,陛下亦不能轻易辱之!”
  就连李纲和宗泽都拱手求情道:“陛下,于忠朝此举或有不妥,但念在他一心为民的份上,还请陛下开恩饶他归家自处吧。”
  王霖忍不住冷笑起来。
  他命锦衣卫分开诸人,淡然道:“你不是要自裁以证清白吗?不是要一头撞死在这朝天门外,让朕和万民看看吗?来,你去撞!朕在这,谁敢阻拦他,便为欺君之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