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李纲等人拜伏下去:“吾皇圣明!”
  “朕正意欲命人重修律法,颁布大燕律。大燕律为一切法纪的根本大法,其余各法都要依据此法而行。李纲!”
  李纲赶紧躬身道:“臣在!”
  “记下朕的话,将朕的话写进大燕律中,昭告天下。
  大燕为天下人之大燕,大燕兴亡,匹夫有责……
  这监国之事,也当明确进去。皇帝不在,由储君监国,储君年幼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监国者,由内阁首相率诸阁臣监国。”
  第653章 监国风云(完)
  皇帝此言,无异于石破天惊。
  事实操作是一码事,将之写进大燕律中这就是另外一码事了。
  一旦形成规制,皇权就不再至高无上了。
  但王霖觉得李纲这些人想多了。
  不过是一个监国规制,哪有那么严重。
  说白了这不过是一个干事的差使。
  皇帝离京一般不过数月之久,再长也就最多一年半载,弄一个孩子监国当傀儡,皇权就稳固了?
  再说律法不可能一成不变,他在位时律法如此,等他百年之后,下任皇帝或许就会改了。
  他如此做法,无非是想要给天下人灌输一种新的家国理念和家国情怀。
  凝聚天下人心罢了。
  李纲等人匍匐下去,强烈反对。
  皇帝淡然笑着,一言不发,认真聆听李纲等人的依次发言。
  无非是引经据典来反驳皇帝此举的不妥。
  等李纲他们说得口干舌燥时,王霖才缓缓道:“诸位爱卿,朕以为,朕不在京,国政掌控还是要由内阁处置为妥,而事实上,就算是以一个孩子监国,朝政大权不还是掌握在内阁手上吗?
  既然如此,何必多此一举?
  太子一个稚子,他打起精神坐在监国位置上,当你们的摆设,你们觉得心安理得?”
  皇帝三言两句将诸臣说得面红耳赤。
  李纲尴尬道:“陛下,臣等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  吴敏也道:“陛下,自古以来,都为太子监国,无论是否名义上,至于朝政之事,自由我等代劳。”
  “说来说去,还是涉及一个权力纷争。朕也有些累了,不愿意再扯。
  总之,朕相信诸位爱卿,相信内阁。相信你们都知道今日之大燕,国泰民安的局面来之不易。
  你们会殚精竭虑处理好国务,帮朕当好这个家,也其实是帮天下人当好这个家。
  至于旁的,你们不必多想。
  朕不会猜忌你们,朕也会下昭命朝臣不去猜忌你们。
  再说得直白一些,以朕的手段,朕还在位,没有人敢造朕的反,包括你们。朕都不担心,你们担心什么?
  行了,到此为止,朕有些困乏,要歇息片刻,你们退下吧。”
  皇帝一锤定音,李纲等人迫于无奈,只得反复谢恩退走。
  李纲等人走后,燕青这才宫禁走进,压低声音道:“陛下,臣命锦衣卫核实,上官清所言皆是实情,她没有撒谎。
  与她联络之人目前哈还隐藏在京师,此人的背后一定是石玉成,臣已经命人紧盯着,这一次,臣一定将那石某人揪出来。”
  “小乙,朕这一次大张旗鼓御驾亲征,其实并不是好大喜功,而是为了帮锦衣卫钓出这条大鱼来。你放心,朕一离京,他一定会蠢蠢欲动在京师兴风作浪,你们要盯好了,只要他一露头,果断缉捕到案。若不能活捉,便就地格杀勿论。”
  “此外,朕不在京师期间,京城锦衣卫要加强警戒,注意保护内阁诸臣的安全,小乙,这是朕的死命令,内阁诸臣,不可出现意外,否则,朕唯你是问。”
  “臣遵旨!”
  ……
  皇帝晚些时候去柔福宫安歇之前,消息就已经传遍京师,当然也包括宫里。
  皇帝下昭,命内阁首相李纲率内阁诸相监国,一切国政,皆由内阁集体决策。
  朝野震动。
  皇帝果然是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。
  坊间对此议论纷纷,不过很多人都赞叹皇帝的英明神武。
  让一个几岁的孩子顶着那个虚名干什么?
  还不如直接放权给内阁,以李纲这些大臣的秉性为人,由此会更加谨小慎微,绝不敢逾越雷池半步。
  当然,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折射出,皇帝对于内阁诸臣的无比信重。
  在很多人看来,至少在十年之内,皇帝并无更换内阁框架的打算。
  也就是说,李纲五人还要执政多年。
  这也便是皇帝故意释放出来的信息。
  朝廷平稳,有利于天下稳定。
  但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,皇帝此举无疑也给韩家带来了一些冲击。
  韩庭心情有些糟糕。
  皇帝不以太子监国,宁可让内阁监国,这意味着皇帝对于韩家的猜忌,而皇帝的态度,又直接左右着朝中的风向。
  今儿个,不少朝臣尤其是韩庭的不少属下望着他的目光都变得有些复杂。
  按照古往今来的惯例,皇帝的猜忌,便是一个权臣和一个权势家族没落的征兆。
  但韩庭心中却不敢有丝毫的抱怨。
  明智和聪明如他,知道韩家今日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的宠信。
  尤其是他青云直上,能力出众固然是一方面,皇帝力排众议大力荐拔是重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