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以行善为修行根本,不需要持戒修行,只需要一心助人为善,那就可以死后进入西天世界。
  方国寿在最后讲出了自己的观点。
  众多僧人都倒吸一口气,虽然佛祖舍身饲虎的故事在各宗教经典中广为流传,但是以前大家都将要点放在牺牲上。
  方国寿却将这些经义和故事串联起来,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。
  要反驳吗?
  可是好像也没什么可以反驳的地方啊?
  昨天被方国寿喷的还不够惨吗?
  再说了各宗派也都有劝导信徒行善的部分,方国寿只是将行善的重要性提到了修行之首,好像也不是非要反驳吧?
  接着方国寿开始将行善的标准量化,高昌的百姓更是听得如痴如醉。
  方国寿讲的浅显生动,都是从佛学故事和身边小事入手,就算是最底层的百姓都能听懂。
  也和其他寺院复杂的修行仪式不同,行善这种事情简单啊!
  甚至按照方国寿的说法,有时候连行善都不需要,只要心怀善念就是修行。
  这可要比禅宗说的顿悟,唯识宗说的法相,简单多了啊!
  等到方国寿讲经完毕,已经从上午降到了傍晚。
  爽!
  如果不是在游戏里强化了身体,方国寿早就讲晕过去了!
  但是游戏里的这具身体已经强化了力量和耐力,方国寿足足讲了一天,也不过只是口干舌燥而已。
  这可是他职业生涯中人数最多,听众最积极的一次讲课!
  大佛寺的僧人冲上高台,用当年对待玄奘大师的礼仪,将方国寿抬下了高台。
  接着其他寺庙的僧人,也接过方国寿,将他在广场上抬了一圈。
  本来准备和方国寿辩经的摩尼教僧侣,此时已经没有上台辩经的勇气,在讲经结束之前就掩面悄悄走了。
  商博和周围的玩家对视了一眼,这次的计划成功了。
  果然,当天晚上西州刺史,天山军讨击使李琇璋将众人请到刺史府,李琇璋手捧刺史府的铜印和天山军的调兵令符,向商博代表的建宁王表示了臣服。
  商博立刻向沙州城里的建宁王报告了消息。
  李炎闻之大喜,他立刻派遣一支玩家的工作组前往高昌,全服负责接管高昌城和驻扎在高昌的天山军。
  使团则继续留在高昌,等到工作组抵达高昌之后再离开继续北上出访回鹘。
  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门关外剑舞
  玉门关中。
  玉门军防御使范增是一名老军将了,四十多岁的年纪已然双鬓苍白,自从二十年前来了陇右,范增在玉门驻守了二十年。
  二十年前,玉门关是开元开边的前线,那时候玉门军驻军上万人,还经常受到突厥骑兵的袭扰。
  因为作战英勇,范增一路上积累战功,从伍长到什长,从什长到营正,从营正到旅帅,从旅帅到校尉。
  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,范增的职位越来越高,但是玉门却日渐冷清了下来。
  大唐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安西,曾经的威胁北突厥已经被大唐彻底打垮,范增再也没有仗可以打。
  曾经高达万人的玉门军被裁撤成三千人,从玉门军讨击使变成了玉门军防御使,玉门从边塞前线变成了大后方。
  范增只能从前线返回的报捷的士兵那里,听到前线胜利的消息。
  范增本以为这煊赫的盛世能够持续下去,可是历史的车轮太快,根本不是他个人意志能阻挡的。
  安禄山叛乱,朝廷征调陇右大军入关中平叛,范增将两千精锐尽数交给副将,嘱咐他要继续为大唐建功立业。
  三千玉门军就剩下一千,范增没有等到平叛成功的消息,而是听到了潼关大败唐军全家覆没的消息。
  范增来不及悲伤,陇右的局势已经变了。
  北方草原崛起的回鹘人,取代了突厥人的位置,开始骚扰陇右北部。
  吐蕃人更是表现出贪婪的欲望,不断的攻击陇右诸州。
  区区一千玉门军,能守住玉门关就已经不错了。
  范增对唐廷越来越失望,河西节度府传下皇帝的诏令,大唐和回鹘缔约,严禁陇右各军府攻击回鹘人。
  既然如此,那就守在玉门关吧。
  前几日豹文山捉守府来信使求援,捉守府被回鹘精骑围困。
  手下儿郎求战,但是范增全部都压了下来。
  不是范增和豹文山有仇,反而范增和上任豹文山捉守是老战友,如今的捉守使也是范增看着长大的。
  但是范增再也不想玉门关的儿郎死伤了,皇帝和节度使都严令不能出击,自己又何必犯险呢?反正回鹘人围了捉守府,大概也只是勒索劫掠一番罢了。
  范增本以为能够太平的过去,前几日又来了一批自称建宁王使者的人。
  建宁王来陇右范增自然知道,建宁王大破吐蕃的消息,范增却是将信将疑。
  李唐皇室夺嫡的戏码范增自然清楚,他如今只想要独善其身,保全麾下玉门军。
  继续严令手下儿郎不得擅自出击,范增每日就是巡视玉门关,其他的事情他都不理会。
  前几日手下来报,建宁王手下的那个女官,来玉门关里寻了几个老乐手。
  这都是十几年前玉门军最鼎盛时期留下的老乐手,年纪也都和范增差不多大了,范增也没有过问,好歹也是建宁王手下的人,只要不出兵,范增也随着他们进出玉门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