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这到底是什么乐器?
  钢琴的声音悠扬大气,音色也是与众不同,更让程姬惊讶的是明明是一种定音的乐器,旋律流畅的和琵琶这种管弦乐器一样!
  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  懂行的乐手都围到了舞台边上,议论着钢琴清亮的音色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。
  有些年轻的乐手也对钢琴产生了兴趣,看样子似乎能将钢琴卖给原住民?
  路航起了在长安开一家乐器商行的心思。
  等到苏暖和余潇潇将尾款结算给了路航之后,他干脆的用这笔钱买下了安邑坊的一座铺面,准备在长安贩卖他生产的乐器。
  不过最近长安最忙碌的,还是前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十七名玩家。
  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吏部尚书裴冕颁布了朝廷的命令个,所有应试的士子要在三日内完成最后的报名工作,这场让全天下都关注的,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,终于要拉开序幕了。
  第四百四十七章 科举开幕
  王成伟等陇右的士子,先去尚书省递交了自己的行卷。
  大唐的行卷分成两类,一种是上交给朝廷的文集,这在唐初的时候,皇帝和宰相都会查看这些行卷,从中甄选有能力的人才。
  不过随着科举人数的增加,皇帝和朝廷大员都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查看这些行卷了,交给尚书省的行卷也就成了一项流程。
  真正能够有作用的,是另外一种行卷,也就是自己誊写投给朝廷重臣的行卷。
  来参加科举的玩家们,自然都知道行卷的重要性,他们将自己“抄”来的最好的一首诗放在行卷前列,投给了朝廷中有名的大臣。
  接下来去礼部核对身份,然后确定选择参加科举考试的科目。
  这就等于后世高考,选择参加文科还是理科考试,不同科目的考试试题也是不一样的。
  王成伟等十七名玩家递交了行卷之后,就聚集在陇右会馆商讨要报考的科目。
  王成伟做的功课最多,他介绍到:
  “我大唐科举一共有六科,大家报名的时候要注意,千万别弄错了。”
  “首先是秀才科,这秀才可不是后世的秀才,唐初秀才科考试难度最大,每次能够考过的考生寥寥无几,现在已经被取消了,唐初很多名臣都是通过秀才科入仕的。”
  “如今最流行的考试科目是进士科,进士科每年只能录取二三十人,但是有人统计过大唐三分之一的宰相都是进士出身,进士是高级官僚的后备军,是进入官场的最佳途径。”
  “除了进士科之外,明经科也是进入官场的途径之一,考过之后同样可以被授予官职,而且通过人数更多,一科少的时候有几十人,多的时候能有上百人通过。”
  “不过大家也知道了,明经科及第的官场起步要比进士科低,在官场会被人歧视,同等条件下升迁要比进士慢很多。”
  “但是明经科不用考诗词,策论的难度也比较低,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朋友可以报考明经科。”
  唐代有句话叫“五十少进士,三十老明经”,意思就是五十岁的进士依然算是年轻有为的,但是三十岁的明经已经是年纪大的了。
  由此可见进士及第的难度,远远在明经及第之上。
  中唐的大诗人元稹,和诗鬼李贺是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,两人在考试之前也是好朋友。
  后来元稹考中的明经科,李贺考中的进士科,元稹去给李贺登门祝贺,李贺却不肯开门见客。
  李贺还对身边的人说,自己是进士及第,又怎么能自降身价去见元稹这个明经及第的人呢?
  后来元稹知道了之后,立刻和李贺决裂,两位诗人甚至互相写诗讥讽对方。
  由此可见明经科的出身,确实在官场上不受待见,上升渠道也比进士科有限。
  王成伟继续介绍道:
  “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是三门,分别是诗赋,贴经和实务策,这个大家都清楚了。”
  “明经科的考试内容也是三门,分别是贴经,抽背和实务策,没有诗词的内容,实务策的题目也要比进士科的简单,大家可以自己选择一下。”
  这下子准备参加科举的玩家纠结起来。
  虽然可以作弊,进士科是分科目考的。
  进士科的第一门是诗词,而且这个诗词还不是随便写的,是需要押韵对仗的。
  要知道虽然玩家可以抄古诗,但是日常写作的古诗和考试用的古诗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  进士科的诗词需要五言十六韵,也就是十二联的五言诗。
  如果不符合要求,就是写得再好,也不可能录取。
  比如在上皇开元九年,洛阳的科举考试中,洛阳考生祖咏在考卷上写诗:
  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  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  这四句诗入选了后世的《全唐诗》,可以说是一首相当精妙的诗了。
  可是因为不符合考试要求,最后祖咏没能中进士。
  这之后祖咏蹉跎多年,最后好在他确实有才,到了开元十二年他才考中了进士。
  要知道唐代距离现代太远了,唐代进士科考试的资料,历代考题和考生佳作都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。
  可以说在考试作诗赋这件事上,玩家们和土著是同一起跑线上,甚至还不如那些研究了古诗十几二十年的土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