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“父帅!安庆绪又闹起来了,我们要怎么办?”
  对于史思明投降大唐,史朝清等一众少壮派是不满的。
  在他们看来,连祖宗陵庙和长安洛阳都丢了的李唐皇室,是纯纯的废物点心。
  要不是安庆绪这个弑父篡位的废物无能,忌惮史思明的威望,将史思明调回河东,这大唐江山早就被打下来了。
  父亲投降大唐,史家父子也只拿到了两个节度使的旌节,在史朝清这样的少壮派看来,是史思明太过于懦弱了。
  安庆绪一闹起来,史朝清得到消息立刻来找史思明,就是想要让史思明也起兵响应安庆绪,再次挥师南下攻打大唐二京!
  史思明举起手说道:“我知道你要说什么,但是现在不是时候。”
  史朝清忍不住说道:“父帅!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时机吗?趁着大唐洛阳防御空虚,我们会和安庆绪的大军一同南下,再次攻占洛阳!”
  史思明说道:“不行,我们刚刚向大唐投降,如今河东人心不齐,还不是起兵的时候!”
  “那什么时候是起兵的时候?”
  史思明的脸上露出老狐狸一样的笑容,他看着这个毛躁的小儿子,也起了点拨对方的想法,于是说道:
  “等两点。”
  “安庆绪仓促起兵,如今刚刚过完冬,相州还没春耕,就算是春耕了粮食这会儿也收不上来,燕军肯定缺粮。”
  “安庆绪必然会向为父求粮,先给他一些粮草,让他和唐军消耗着,这才是上策。”
  “其二,安庆绪叛乱,大唐朝廷肯定要应对,只要等大唐朝廷下令让河东军出动平叛,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煽动军心,再次南下!”
  史朝清这下子明白了父亲的意思。
  河东思定,史思明接受大唐的招安,就是因为河东军队也不想继续无休无止的打下去了。
  安禄山叛乱,带走了河东三镇的所有青壮精锐,也抽干了河东三镇的财富。
  史思明能够坐稳太原节度使,就是因为他顺应了军心和民心。
  如果这个时候再次叛乱,不仅仅河东百姓不支持他,就连太原的军队也有可能不支持他。
  但是等到大唐下令河东军平叛的时候,那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  反正要打仗,与其被大唐朝廷当刀,还不如重新反了丫的!
  史朝清再次感慨姜还是老的辣,既然父帅不是要当大唐的狗,那么史朝清也就放心了。
  看着小儿子离开院子,史思明叹息了一声。
  这个小儿子无论是心性和才能,其实都不如长子史朝义。
  可是年老偏爱幼子,有时候小儿子这份无知,反而不会让史思明感觉到威胁。
  相反每次看到年富力强的长子,史思明总会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怒气来。
  和史思明预料的一样,大唐朝廷也为了东宫和齐王的平叛方略吵得不可开交。
  作为使者劝服了史思明归降的宰相崔圆言辞激烈的上书,认为史思明是刚刚投降,现在就让河东去平定安庆绪的叛乱,这等于是逼着史思明再次造反。
  很显然,手握劝降史思明功劳的崔圆,在政治上和史思明捆绑住了。
  如果史思明再次叛乱,对于崔圆的政治生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,他就必须要辞掉相位了。
  整个大唐朝廷,最不希望史思明叛乱的,就是这位宰相了。
  崔圆很清楚,河东并不是真心归附大唐,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投降。
  如今大唐朝廷下令河东去打安庆绪,这不是把别人当傻子吗?
  这么明显的驱狼吞虎,史思明这老狐狸能上钩吗。
  而宰相裴冕则强烈反对调集陇右军入关,他上书说吐蕃攻打西川来来势汹汹,河东陇右可能也会遭受进攻,此时不应该调集陇右大军入关。
  两条建议,排列组合出四个结果。
  这四种方案在皇帝耳边吵个不停,看的李亨是心烦意乱。
  同样是当皇帝,朕怎么就当的这么难!
  好不容易打回了长安,刚刚过了一个新年,前线怎么就败坏城这个样子了?
  想到父皇做皇帝的时候,安禄山要赤裸上身跳胡舞给逗乐父皇。
  这皇帝比皇帝真的是气死人啊!
  但是朝廷这么吵下去,恐怕是连日常工作都没办法维持了。
  皇帝只好亲自下旨,中止了这场朝堂大争论。
  如今陇右入关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,皇帝下令让越王在陇右整顿军队,随时听从朝廷调令。
  接着下令在关中再次执行三丁抽一丁的募兵政策,同时洛阳都畿,淮北等地也募兵,送给郭子仪和张巡守住洛阳城。
  皇帝下令赦免了相州大败主将李光弼的罪过,命令他再次领兵戴罪立功。
  而史思明这边,皇帝还是下旨,让河东出兵进攻安贼,协助唐军平定叛乱。
  圣旨一下,宰相崔圆立刻向朝廷请辞相位。
  皇帝走了形式,连续慰留了崔圆三次,然后下旨让崔圆出任岭南东道经略观察使。
  政事堂再次少了一名宰相,不少官员心都热了起来。
  自从韦见素罢相之后,崔圆也跟着罢相。
  政事堂只剩下了五名宰相,很多人都看到了政事堂空缺的位子。
  接下来郭子仪的表现总算是没有让大唐上下失望,他在河阴建立了防线,挡住了伪燕先锋崔佑乾的第一波进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