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《五年科举三年模拟》出版后长安纸贵,以至于一书难求。
  方国寿的这份礼物,虽然说不上是什么贵重的礼物,但是也算是送到了高洋弼的心上。
  高洋弼看着奇怪的书名,疑惑的翻开书后却欣喜若狂。
  远在渤海国的高家,就算是渤海国的重臣,想要搜集这些资料也不容易。
  更何况这份书中还有优秀的策论文章,可以给儿子开阔眼界。
  高洋弼对着方国寿一拜说道:“方师,这份礼物太贵重了!”
  方国寿扶起了高洋弼说道:“令公子有心参加我大唐的科举,自然应当支持。不过在我大唐科举不仅仅要写出好的文章,也需要在长安城闯出名望。”
  “要我说,既然令公子有这样的志向,还不如让他入长安城历练一番。”
  高洋弼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道:“若是战前,朝廷公卿的子弟去长安的也不少,那时候还可以入国子监学习。”
  “可是如今时局动荡,国子监都遣散了很多学生,让他这样的年轻人入长安,我总觉得不放心。”
  方国寿笑着说道:“长安万年县的王县丞是我们陇右人士,也是今年的新科状元。”
  “王状元如今管万年县事,我和他也是故交,可以修书一封让贵公子带去长安,暂时投宿在王状元家里。不知道高尚阁放心不放心?”
  高洋弼听闻大喜过望,王成伟可是新科状元,如果儿子能在大唐状元身边耳濡目染,那学问也一定能够精进不少!
  而万年县是长安的半县,又是长安的地头蛇,儿子如果能够得到他的照顾,在长安肯定安全。
  方国寿拿出这么多的筹码,高洋弼毕竟也是一国的宰执,他立刻明白了到了交易的时候了。
  他低声说道:“王上其实对吕家也是有看法的,这几年海上贸易受挫,吕家在国内逐渐跋扈起来。”
  “吕家经常和胡人做生意,又不爱读书,不愿意追随王上的改制,其实王上也对吕家有些厌弃了。”
  方国寿是历史教授,读遍了史书,对于这种戏码实在是太熟悉了。
  像是渤海这样的小国,原本就是部落联盟阶段过来的,国中都会有几个强盛的家族。
  这其中最强大的家族会变成王族,剩余的家族则会成为这个国中世代传承的大族。
  吕家应该就是渤海国的第二大家族,吕家世代和王族通婚,是能够威胁到王族地位的强大家族。
  方国寿对于渤海国内的形势立刻有了初步的了解,国中主线是国主和王后娘家吕氏一族的争斗,延伸出海贸派和陆贸派的争斗。
  而玩家商人介入后,渤海国本国的陆地贸易受到侵蚀,根基在陆地贸易的吕氏一族,就向渤海王提出限制玩家商人的政策。
  原本因为这些年战乱海上贸易受损而实力削弱的渤海王室,则在这个时候没有表态,试图用外部势力来牵制国内第二大派系。
  明白了这些之后,方国寿对于向渤海王借运输船就更有信心了。
  上京府的王宫是这几年刚刚修建的,渤海国原本的国都是在更南方的中京府(今吉林和延吉之间的敦化市附近),在安禄山筹备叛乱的时候,竟然派兵北上袭扰北方各部,因为不想要介入到河东三镇的事务中,渤海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往了更北的上京府。
  因为更加靠北,冬季也更加的寒冷,这一次迁都在渤海国内也非常大的非议,甚至有些渤海国内的贵族都不愿意随迁到上京。
  不过很快的,大钦茂这项决定在安禄山叛乱后就得到了回报。
  安禄山叛乱后,不断派人前往北方抓捕胡人和异族充当炮灰,渤海国也一度被安禄山手下入侵。
  也是因为上京府城防坚固,上京府又更加靠北更加寒冷,安禄山才下令退兵,没有继续攻打渤海国。
  而留在中京府的不肯随迁的贵族,都被安禄山俘虏押回了河东,如今也不知道坟头草多高了。
  这一次的迁都让渤海王大钦茂赚足了声望,而去年和陇右的贸易也消化了堆积在仓库的粮食,也让渤海王室大赚了一笔。
  不过频繁在渤海活动的大唐商人,确实也扰乱了渤海国的秩序,渤海王也在犹豫到底要如何面对方国寿这个使者。
  “唐使者方,上殿面见王上!”
  “宣!”
  高洋弼领着方国寿进入了暖堂,只看到高高居住在王座上的渤海王,方国寿见了礼之后,渤海王客气的给方国寿赐座。
  大钦茂用字正腔圆的大唐官话说道:“贵使上一次来的时候,孤还差点以为你是骗子,没想到如今时过境迁,连平卢镇都归顺唐家,看样子北方战局要结束了。”
  对于海上贸易立国的大钦茂来说,地区回归稳定,渤海国的商人就能够继续安稳的做生意了。
  这也是他最关心的话题,上来就询问方国寿的看法。
  却没想到方国寿却给大钦茂带来了一个坏消息:
  “回国主的话,恐怕河东战事没这么顺利啊。”
  “如今的伪燕皇帝安庆绪,在相州又闹了起来,李光弼将军弃守安阳,河南道北部都起了烽烟。”
  因为相州之乱才发生了不到半月,消息闭塞的渤海国还没有得到消息。
  听闻河南道北部乱了,大钦茂站起来问道:“河东的态势?史思明不是归降大唐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