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  “既然是本官的私兵,他们的费用自然都是本官出,请裴太守找一件大一点的军营,这租金本官也会出的。”
  裴荻哪里敢和张端阳要租金,连忙说道:
  “这些军营早就已经废弃,观察使用着便是了,谈什么租金啊!”
  裴荻将张端阳带到了观察使的府邸,一直等到张端阳府邸整理完毕这才拱手道别。
  这时候一名玩家从张端阳身后走出来,对着张端阳说道:
  “张老师,看样子浙东的官员不怎么欢迎我们啊?”
  张端阳是浙东观察使,按照官场上的规矩,浙东八州的刺史都应该来迎接他。
  可是除了逃无可逃的越州刺史,其余七州的刺史都没有来见张端阳。
  这已经说明了浙东官场的态度了。
  说话的玩家是罗云,当日张端阳在彭城练兵缺粮食,在扬州做粮食生意的罗云就变卖家产,全部换成了粮食送到彭城,支援张端阳编练新军。
  这次战后论功,罗云也被列入名单上,被朝廷也授予了浙东盐铁使的职位。
  不过浙东的盐院都在江淮盐铁使元载的管理之下,罗云这个盐铁使只不过是虚职,根本没有手下可以管。
  不过张端阳和罗云这样的玩家并不在乎朝廷的官职,反正只要朝廷给了职位,接下来怎么发挥就要看玩家自己的表演了。
  对于浙东官场的不欢迎态度,张端阳也毫不在意,他对着罗云说道:
  “不用担心,过几天这些刺史就要哭着来求见我了。”
  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张端阳带来的“私军”逐渐抵达会稽,会稽城百姓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军容整齐的士兵,这几天都围在太湖的码头边上,围观这些新任观察使的私兵们。
  张端阳带来五千“私兵”的消息,迅速的在浙东八州传开了,果然不出张端阳的预料,在他的私兵抵达会稽城不久之后,其余七州的刺史突然齐聚到了会稽城,要求见张端阳这位新到任的观察使。
  罗云为张端阳的“料事如神”感到惊讶,他忍不住问道:
  “张老师,这些刺史们为什么突然变了性子?”
  第六百七十三章 猖獗的走私
  这七州的刺史纷纷齐聚会稽城,送上拜帖求见张端阳,但是张端阳却全无见他们的意思,只是和罗云一起浏览古会稽城的景色。
  会稽是一座古城,留存的历史古迹很多,而张端阳是大学教授,史学知识丰厚,在他的讲解下,罗云也看到了会稽城中丰厚的历史古韵。
  一边乘坐小舟,张端阳一边说道:
  “从汉末三国开始,中原就有士族避祸江东,从那时候开始江南地区文化就开始兴起了。”
  “晋代衣冠南渡之后,中原的士族几乎都搬迁到了江南,会稽作为江东重镇,也搬来了很多北方望族,也就是侨姓大族。”
  罗云点点头,会稽城中的大宅不少,很多家族都在这里居住几百年的时间,比起中原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地区,这里的历史底蕴还显得更深厚一些。
  张端阳叹息说道:
  “齐鲁是百战之地,从魏晋以来,一直到大唐统一天下,这三四百年的时间就打个不停。”
  “哪里像江东地区,虽然政权有更迭,但是一直都不是战争的前线,根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。”
  罗云叹息一声,江东地区的地理优势真的是得天独厚了。
  有长江和淮河的天险,几乎可以挡住大部分的北方强敌。
  无论是东晋还是南宋,甚至是明末的南明,如果不是南明内斗太厉害,想要割据东南其实也没那么困难。
  实在遇到打不过的,一般打到金陵也差不多就投降了。
  张端阳继续说道:
  “比起河北和齐鲁地区的读书人,其实大唐时期的江东读书人的心气并不高的。”
  “在汉代江东地区的地位不高,基本上和蛮夷也差不多的,到了汉末孙策在江东割据的时候,能够数得上名的士人家族都没几个,所以才被手下人才济济的曹操歧视。”
  “后来东晋衣冠南渡,其实把握东晋朝廷大权的,基本上还是当时的侨姓大族,比如东晋号称‘王与马共天下’的王氏一族,就是琅琊王氏迁到江东的侨族。”
  “侨族和江东本地大族斗争了几百年这才逐渐融合,在这个时期江东士族的地位都不高。”
  “后来到了隋代,隋炀帝在做皇子的时候曾经做过江南大总管,后来隋炀帝为了牵制关陇集团,大幅度的启用自己认识的江南士族,江南才得以进入中央政治舞台。”
  “所以如今江南地区的读书人心态还是可以的,反正几百年他们也没有被重视过,科举上的歧视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。”
  罗云点点头说道: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河东会造反,但是江东地区一直都很安定,原来这时候的江南还不是后世的江南啊。”
  张端阳点头说道:
  “是的,北方文化被南方文化全面超过,那还是宋代的事情了,等到了明清时期,江南才是科举半甲天下的文化圣地,如今的江东还只是经济上发达的土大款罢了。”
  罗云疑惑的问道:“那这些州刺史为什么要求着拜见张老师?”
  张端阳笑着说道:
  “这还不简单,自然是因为匪患了。回观察使府吧,让七州刺史和越州刺史一起来见我吧。”